第二章总在盼望父母归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爸爸在家里时,常有人来串门,显得我家很是热闹。妈妈逢星期天也能回来,让我们有种温馨感。

然而没过多久,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开展起来,妈妈被批斗,挺长时间没有自由。被解放后当了宣传队队员,基本上每年都要集训一次,然后到各个镇去做宣传。爸爸先是下乡支农去了两年,后来又去干校劳动两年。所以,一般情况下,家里只有我和姐姐、妹妹来回打转,一下子感觉空落落的。

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我和姐姐先忙着捅炉子、掏炉灰。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闷不好炉子的,不但后半夜炕会越睡越凉,还得早点儿起来生炉子。

我们试用了多种方式,取得多次教训,不是让浓烟呛得泪流满面,就是引不着煤还得重新再来。后来,我们总算归纳出了经验,就是在炉膛里先按照顺序将玉米皮、稻草、松树枝、劈柴码放好,再用纸从炉条底下点火。等劈柴着起来时赶紧添烟煤块就行了。火最硬的时候是烟煤将无烟煤引燃,既没有烟薰还能把炉盖烧红。

但并不是每次都能顺利成功。因为有时软、硬柴禾不齐,或者不够干。还有就是煤的质量不好。

姐姐是点炉子的能手,一般情况下由姐姐生炉子,我则扛起扁担用两头的钩子钩起水桶去水柜上挑水。

水柜就在我们这个胡同的东头。虽说不算太远,但装满水的两只桶还是挺沉的,压得我肩头先红后肿,等磨掉几层皮才有了点儿抗力。

姐姐心疼地叫我少挑点儿。可是一张一角钱的水票就是一担水,多挑少挑都一样,总不能浪费了呀。虽然还有送水工专管上门送水,可加上工钱,一担水就变成了两角钱,这么近的路也不划算。

如果炉子不用重新点,姐姐就和我一起去抬水。她先走在前面,发现后面的人负力大,于是又换到了后面。她总是多往后拉水桶,生怕把我累着。但有时两个人步调不一致,水会洒得多,并且感觉担子更重。还有就是冬天,路中央会冻上厚厚的一溜冰条,只要有一个人滑一下,两人都得打趔趄。所以后来我建议姐姐留下做饭,由我自己去挑水,路上多歇几次就行了。

吃罢早饭,我和姐姐步行去比较远的二小,而妹妹则就近在一小上学了。

中午,我们回家糊弄一顿又回学校。有时饿得等不及,干脆就生吃带有甜味的白薯粉。

下午到家做完作业,我们的时间比较充裕,便换着花样连吃带玩儿。

炉火正旺时,我们在红红的炉盖上烧粉条。那硬硬的粉条碰到炉盖便“刺啦”一声立即膨胀开来,吃起来又脆又香;我们还把白薯或土豆埋到炉灰里,翻动几次后就熟了。当然,我们也学着拨拉疙瘩汤、下挂面、煮粥。

晚上坐到炕上,特别是停电还得点煤油灯时,我们就会怀念在公社的日子:有爸妈在跟前,什么都不用我们做;有食堂,到时去打饭就可以了;晚上十点以前总有电,很少用到油灯;还有人专管挨家挨户送水,根本不用我们自己去挑。那时,我们只管在大院里疯跑,不惹出什么事就是好孩子。

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晚上睡觉时总有老鼠跑来跑去,有时甚至抓到我们脸上。

妹妹想起爸爸拿竹杆敲炕沿震老鼠的情景,找来一根竹杆说我们可以用它扎老鼠。

姐姐问:老鼠跑那么快,可怎么扎呀?

妹妹说:我给你做个示范。

说罢,她拿着竹杆往地下一阵乱戳,不料因用力过猛整个人掉到了地上。

我和姐姐急忙下地把她拽上来,见她没事儿后一阵哈哈大笑。

从此,妹妹“扎耗子”的示范成了笑料。让我们弄不明白的是:那么窄的地方她怎么就掉的下去呢?

爸、妈回来听说后苦笑一下,对妹妹更是百般温存。

星期天,我们得为下一周的饮食做好准备。买柴:用提篮装回家,有不干的还要晾晒;买煤:用筐抬回家,块儿煤不好或贵的时候就买煤泥,没有煤泥就买煤面儿回来混些黄土打煤坯;买粮:每次都要带着多个面口袋和油瓶进粮站,先排队填粮本,再排队领每一种粮食。好在我们有姐妹三人,经常是一人排队、两人撑口袋、三人轮换往家背。后来姐姐学会了推自行车,让我们节省了体力;买副食品:经常要看小卖部黑板上写的小票号码以及供应的物品,再去排队购买。平时,我们把粮本、布票、粮票、煤票、副食品票视为珍宝,一项项保存好;把粮食口袋洗好、晾干,不让老鼠或虫子咬坏;把油瓶、酱油瓶、醋瓶也保管好,以备下次接着用。

不用买东西时,我们就拿着小镐、背着小篓去地里拾柴禾,但经常被生产队里“看青”的追赶出来,实在捡不着就到路边拔些草。我们也去翻过白薯与花生,然而等我们能进到地里时,已经不知被别人翻多少遍了,因此我从未找到过白薯,只拾点儿未被人家发现的花生回来。

家务事做习惯了也不觉得有多难,最让我和姐姐害怕的就是妹妹生病。

妹妹生来身子弱,又赶上食品不足,加上她怎么也不肯喝鲜奶,身体就不够强壮。而供应的粮食是以粗粮为主,就算我们让着她数量也有限,所以常会闹一些小毛病。

有了病便浑身发软。每次送妹妹去医院时,我和姐姐抬她都很费劲,因此姐姐一人背她的时候居多。

每到这时,我们都从心底呼唤妈妈快快过来帮忙。而她们的迟迟不归让我们望眼欲穿。所以,我们总在盼望过春节,特别期待那几天能够与父母团聚的日子。

有一年春节,下了一场好大的雪,清早起来根本推不开门,我和姐姐在姥姥的指点下从门缝中伸出铁火铲才抠出一个坑,勉强把门打开。

妈妈趟着大雪回到家,未进屋先带领我们清扫院子,铲出一条路来。第二天她就出现了较重的感冒症状,躺在炕上起不来。第三天便是返回的日子。我们总共也没和母亲说上几句话,而她又病得不轻。姥姥和我们姐儿仨都劝她多留一天。母亲只弯下腰亲亲妹妹的小脸蛋,随后就坚定地挺起身,顶着寒风踏上了与冰雪为伴的返程之路。

那时人们穿的都差不多:背心外面就是一件棉袄,顶多套着一个外罩。棉鞋则以布面为主。妈妈一直穿着姥姥做的棉鞋,虽然合脚,但在那么厚的雪地里走上十几里路,冰冷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姐儿仨在姥姥的带领下将母亲送到门口,看她娇弱的身子在冰雪中艰难跋涉很是不忍却也无可奈何。

后来,我在妈妈的日记里,看到了这样的段落:

1、在休假期间到家的第二天病了,一直没好,家又有病人,自己感到今年春节没过好,开始真想多在家呆两天好好休息一下。于是我学习了主席著作。主席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我就下定了决心,坚决按时回到社里,带病也要坚持工作。

可是到了该走的那天,不但病没好还下雪了。我挺着到外面看天气,又有点儿动摇,想雪停了再去。院内的人和家里的母亲、孩子等都说明天再走吧,你病这些天,又下雪真走得了吗?我也犹豫不决了。

回到屋,想到在《愚公移山》一文中主席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又想起白求恩、张思德、王杰同志,于是有了勇气挺身而去。十多里地走了四个来钟头到了公社。终于战胜了困难,坚持了工作,取得了胜利。

、听说我老闺女感冒很重,她大姐今年才1岁,背她去医院治病,心里真是挺难过,想请假去看看。本来我做绝育手术后对这个孩子很娇。有两、三天,一有空心里就想请假去看看给她治治。因为工作太忙,反复想也没好意思找领导请假。我就学习了主席语录本上为人民服务这部分,又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反复思索。

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来到中国。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我呢,孩子病工作忙怎么办?我应当听主席的话,学习白求恩同志,不请假,也不考虑私事,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

读了妈妈的日记让我懂得了:原来她也是在惦念与不舍中来来往往的呀。

实际上,爸爸也是一样。

爸爸在“五七”干校终于等到宣布解放的时候,已是晚上下班时间。他一刻不停,立即披星戴月徒步往家赶,到家已是后半夜了。

我们姐妹睡意正浓,任爸爸怎样敲窗砸门也不醒。最后爸爸只好将门栓踹断进了屋。

爸爸用钉子连接断裂门栓的巨大响声才将姐姐震醒。她又分别将我和妹妹推醒。

我们姐儿仨奇怪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的、在那里做什么?爸爸摇头苦笑,很是无奈地说:“你们哪,都睡得太死了,真是把你们抬走扔了都不知道哇!”

在父母顾不上我们的那段时间,我们姐妹三人总算学会了自我料理。后来,姥姥差不多每年都过来一、两次,教我们做饭、做活,让我们心里踏实许多。(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给糙汉王爷续弦后,我多胎了!从精忠报国开始的文娱时代爱情的逻辑焚天龙尊网游:一把锄头行天下爱情不二:陪你到生命尽头我想陪你缠绵终老浩劫将至:我带着全族去修仙妖族月老网游之妖族老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