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纵横家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太平公主黯然离了长安,迁往蒲州居住。住到四个月时,忽然接到了朝廷诏敕,着她迁回长安。太平公主自是喜不自胜,打点行装启程归京。

原来李隆基毕竟念着姑侄情分,也不想闹到彼此决裂的地步。所以到了四个月头上,果然践约向李旦启请召回太平公主。

四个月时间里,太平公主的确也冷静了一些,再次回到长安,安分了不少。可是一个人的到访,却又使她雄心再起,这个人就是萧至忠。

萧至忠早年曾以清俭有决断而闻名。后来依附武三思而得到升迁。武三思被杀后,他又依附了韦后。李重俊兵变事败后,宗楚客、冉祖雍等人曾向李显参劾太平公主和李旦预谋参与。臣工多不敢言,唯独黄门侍郎萧至忠挺身而出为之辩护,而且,他还曾上疏力陈时弊,极言斜封官为害之深,“台寺之内,朱紫盈满,官秩益轻,恩赏弥数。俭利之辈,冒进而莫识廉隅,方雅之流,知难而敛分丘陇。才者莫用,用着不才,二事相形,十有其五。故人不效力而官匪其人,欲求其理,实以难哉。”

说起来,趋炎附势也是人之常情。谁不知道大树底下好乘凉呢?小弟若是没有老大罩着,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是有人在选择大树时还欠缺些眼光罢了。人性本来就是多面而复杂的,硬要分个好坏对错也没什么意思。

韦后这棵大树一倒,萧至忠也免不了受到牵连,于是当即被贬为晋州刺史。不过此人在晋州干的还不错,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以他的才干自然不甘心久在地方,还得回长安。可是怎么回去呢?他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太平公主身上。此时的太平公主刚从蒲州回到长安不久。

萧至忠置办下了厚礼,偷偷潜回长安来找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依旧住在山庄里。经历了一场挫败之后,她尚然没有完全恢复信心。会见萧至忠时,她半躺在榻上,也提不起什么精神,一副慵懒的样子。

萧至忠是做足了功课才来秘密谒见太平公主的。他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道:“卑职为公主殿下不平啊。”

太平公主心境不是很佳,就懒懒道:“萧大人何出此言?”

萧至忠道:“公主殿下乃是万乘至尊,普天下莫不敬仰,可如今却遭人排挤,受人摆布,怎能不令人心生不平呢?”

一个远道而来的大臣忽然说出了这样同情的话语来,当即让太平公主很是感动,再想到自己的处境,她立时觉得心头发酸,说道:“有什么法子呢?人家是父子,寡人只是个外人,也只好处处忍气吞声了。”

萧至忠道:“公主殿下此言差矣,我听说皇上还是对您颇为倚重的,只是有人从中挑拨罢了。两军对阵最怕的就是自乱阵脚。您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振作起来,须知事在人为。若只顾自怨自艾,却只会让自己烦恼,而小人却益发得志了。”

太平公主也是个一点就着的人。刚才还懒懒的没情没绪,被萧至忠这么三言两语一说,转眼便似茅塞顿开了一般。她忽然坐直身子,道:“萧大人所言甚是。若不是你,寡人到这会儿还没醒呢。寡人看你已是成竹在胸,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法子?”

萧至忠道:“公主殿下可知因何受制于人吗?”

太平公主道:“太子处处与寡人背道而驰,寡人虽屡次力争,却不济事,徒呼奈何?”

萧至忠道:“公主殿下可知当今宰相为谁?”

太平公主道:“知道啊,张说、韦安石、陆象先。”

萧至忠道:“有哪一个肯为公主殿下用命吗?”

太平公主沉吟半晌,摇头道:“确实没有一个。”

萧至忠道:“哪一个肯为太子用命呢?”

太平公主稍愣了一下,道:“你这一说,寡人倒想起来了,他们个个都在维护太子。”

萧至忠道:“是啦,宰相们个个都出自太子门下,着朝堂上哪还有公主殿下您的立锥之地呢?”

太平公主道:“对呀,他们个个都是太子的人,自然处处向着太子,为太子说话了。似这个样子,寡人该如何是好呢?”

萧至忠道:“公主殿下您想想,若是反过来,宰相们都是肯为您用命之人,局面当如何呢?”

太平公主道:“若如此当然好了,可想要反过来可并非易事啊。”

萧至忠道:“殿下您是皇上唯一的妹妹,该怎么做,卑职想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太平公主自然之道改怎么做。和崔湜、慧范等人比起来,萧至忠则令她肃然起敬,就好似在沉沉黑夜,忽然出现了一盏指路明灯一样,令她心神一振。其实萧至忠处心积虑这样做,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他并不想看着李隆基日益壮大,他心底对李隆基怀着不小的怨恨呢。

萧至忠有个儿子为禁军千牛卫。李隆基夜袭禁宫之时,他的儿子正好在宫中值守。当晚宫中,一派腥风血雨,兵荒马乱,而他的儿子恰好就战死在了乱军之中。儿子养到长大成人容易吗?换作是谁,都得伤心欲绝。所以萧至忠对李隆基心怀怨望也是事出有因,若不是他发动宫廷政变,他的儿子岂不是还好端端的吗?

太平公主自与萧至忠秘密会晤之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立即收拾收拾从山庄回到了城里。她原先是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才要入宫去见李旦。如今,则一反常态,坚持每日入宫。每次进宫,她都要将全身上下收拾的光彩涣然,且总是一副笑语吟吟温柔可亲的样子。或陪李旦闲聊饮酒,或陪李旦游戏双陆。李旦本就喜欢这个妹子,这下更是亲的不行了。他心中始终还是希望自家人都能融洽相处的。

日久天长,看着时机渐渐成熟,太平公主连哄带笑的支使李旦对内阁来个乾坤大挪移。迁张说为东都留守,封韦安石为尚书左仆射。唐初时,仆射为宰相,可到了这会儿,已是有名无实的虚职了。拜萧至忠为刑部尚书,崔湜为中书侍郎,窦怀珍为御史大夫,岑羲为侍中。兹是太平公主复又声势大振。

不仅如此,太平公主还有模有样的学起了李隆基当初的做法,在禁军中广泛培植自己的力量,先后把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知羽林将军李慈也招入麾下。

~~~~~~~~~~~~~~~~~

李隆基对姑母突然恢复活力,再次把朝廷搅了个底朝天,有点措手不及。为不使李旦生气,他也只好无奈接受。话说回来,与对手针锋相对,也不是他的风格。

宝昌寺主持普润因为预谋参与李隆基夜袭禁宫,而受封三品之爵,时常的出入东宫。有一天,他向李隆基引荐一个来自江都叫做王琚的士人,言称此人不但有才略,且有极擅炼丹之术。李隆基很感兴趣,当即叫普润带来一见。

隔日,普润带着王琚来东宫见李隆基。近殿之后,王琚却忽然昂起了胸膛,故意放慢了脚步。

普润发觉王琚落在后面,回头道:“快些走,太子殿下就在里面。”

谁知王琚却朗声说道:“在长安城中,只听说太平公主的威名赫赫,并不曾听人说起太子,真是怪哉呀。”

王琚的声音传入内殿,恰好被李隆基听见,正是一语道中了他的心事。他立即叫太监快请进来,并设宴款待。

王琚入内参见李隆基。李隆基拉他坐在身边,见他果然是个儒雅俊逸之士,心中添了几分喜欢。三人团坐饮酒,李隆基请他陈说当今形势。

王琚道:“韦后乃智识短浅之辈,弑君又是大逆不道之事,是以众叛亲离,殿下诛之为易。而太平公主乃是武则天之女,凶狡无比,朝中大臣尽出其门,皇上又爱之甚深,颇为纵容。殿下如今之处境实在是堪忧啊。”

李隆基道:“似这样又如何是好呢?寡人实在是不愿意再惹父皇烦恼,是以只好一忍再忍了。”

王琚道:“殿下可知天子之孝有别于平民之孝吗?”

李隆基道:“请讲。”

王琚道:“天子之孝,在于安宗庙、定社稷,岂能因小孝而误国家大事呢?况且殿下立有天地之奇功,而当储君之位。太平公主虽是殿下姑母,说到底只是臣下,如何就能独揽大权呢?如今只有张说、刘幽求、郭元振心向殿下,太平公主之党羽已遍布朝野,观其势必将危及社稷,殿下切不可视若无睹。”

李隆基听罢心中暗暗称是,他何尝没有这种危机感呢?沉吟了好一会儿,却忽然问道:“寡人听说你极擅炼丹之术,是吗?”

李隆基忽然转移话题,王琚先是愣一下,思维也猛地跟着来了个急转弯,道:“是的,殿下,我曾精研炼丹之术,十分精通。”

李隆基大喜,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转天入奏李旦,授王琚为太子府詹事,一个月之后又升任太子舍人,日夕不离李隆基左右,时常为他出谋划策。(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相关推荐:电竞大神小甜猫隋末扬旌甜宠女友,正牌娇妻嫁到借道怪异复苏:你管这叫正经科普?!诸天末世之开局解锁轮回眼没错,我的天赋亿点点我在东京斩断不死尸案调查科全民污染:开局我抢了神的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