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 燕京导报风波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李爽的一番话,让再坐的诸人都久久沉吟。也难怪,李爽举的这杆保住华夏承传的大旗实在太大了,不但郭药师辈接受不了,就连张觉都一时难以接受。

那神情猥亵的刘舜仁却开口说道:“现今南京道还是大辽之南京,我等汉儿纵然有心,契丹,奚族诸辈又如何能与我等一心?”

这猥亵之辈这句话却是问到点子上了,不由得抬头看看刘舜仁,却见这家伙不雅地把双脚蹲在凳子上,正用手指剔着牙。

“契丹和奚均出自鲜卑宇文部,隋唐以来,鲜卑一族大多已融入我华夏一族。我朝自开国以来,常以汉唐自喻,太祖,太宗曾自称刘姓。圣宗皇帝之后,契丹人更是多习汉学,道宗皇帝曾与南朝争过华夏正统。现今大辽只据南京道一地,更是汉唐故土。我等汉儿可先造出势头,和那南朝争争华夏正统,契丹和奚自然会不甘落后,也要一起争上一争。辽地各族,只要愿以华夏子孙为据,就不愁人心不齐。小子不才,在京办了燕京导报,就是为了争上一争华夏正统,从而稳住人心。府尊大人出身进士,又据有一周之便,可在平州招集各族儒学之士,从中造势,稳定各族民心。如大家有意兴办报业,小子也愿意资助印刷之术。燕京导报前两期为油墨印刷,每版只能印上千张左右,再多就会字迹模糊。现今已经创制出了铅活字印刷,排版只需半日,想印多少就能一次印上多少。并且这铅活字,只要制好字模,就可以反复使用。如果大家能著书探究各族之根源,小子更愿意资助全部。”

“燕京导报前两期我等已经看了,虽然排版怪异,那每名话一点一圈的断句,读起来却甚为方便。其中的文章更是少了些之乎者也,让我们这些粗人读起来也更好理解。只是,那些秀才们可能不习惯这样的样式。”一直没说话的甄五臣说。

“大家知道千年来的书籍为什么都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吗?其实大家写字,从右到左,一不留神袖口就会弄污刚写好的字,竖着阅读,头不得不一上一下的点头,实在没有横着读起来方便。可为什么千年来的书籍会用这种不便书写的阅读的方式呢?”

见没人回答的出,李爽继续说道:“秦汉之前的书籍都是竹木的书简,在竹木上刻字或写字,不得不一排排竖着来。而书简的展开,也是由右向左展开方便。当时的古人用这种格式是为了书写和阅读的方便,魏晋之后有了纸张,大家却是泥古不化,不知全能,还保留着从右到左和竖着书写的方式。至于标点,古人在竹简上写字,不宜字写得太多,就用了文言文,省了断句。却给阅读带来了诸多不便,更易因无断句而引起岐意,故而我用了标点和新的排版。想来应该更容易利于阅读。”

这些人读了几十年的书,原以为竖版排列和从右向左,不用标点,都民理所当然的。经李爽这么一改进,才发现原来的书写方式是多么的不便。再经李爽这么一分析自古以来书写习惯的成因,一个个不由得连连点头。

虽然觉得李爽说的句句在理,裴子如还是开口说道:“自古先贤的书箱都是竖着书写的,公子这么一改进,是不是有违先贤的法度?”

“我刚才已经说过,魏晋以着的书简都是以竹木为纸的,现在怎么没人再用竹简木椟了?先辈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得不用当时的方法。千年之后有了更为便利的方法,我们还抱着什么先贤的法度,那就是泥古不化了。三代以前,人们穴地而居,披叶为衣,茹毛饮血,难道我们要象三代前的初民那样生活,才算符合先贤的法度么?”喝了几杯酒,李爽的脸上微微发红,再挥动着手侃侃而谈,在座的几个人都被他的言语给折服了。

“我们天天读书写字,何曾注意过现下书写的不便?也只有公子这种心细如发的人,才发现了这个弊病。现今朝政不稳,我原以为只有朝中诸位大人才能稳住南京道的人心。听公子一席话,才知道这人心还得用华夏承传来稳定。在下佩服,来,我敬公子一杯!”张觉似乎有点喝多了,脸色同样是红红的。

平州二月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但屋子里架着李爽发明的小火炉,烧着旺旺的石炭火,一伙人再喝了些酒。不知道是酒的原因,还是李爽的话的原因,大家的脸上都堆满了醉意和兴奋。

在同一时刻,燕京皇城耶律淳的寝店里,已经病得下不了床的耶律淳强打着精神坐了起来,听着几位大臣对李爽搅动起来的胡夏之争的辩论。

起因是燕京导报的第三期,有一篇题为“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汉唐雄风”的文章,作者却是为叫作什么唐汉的书生。同签枢密院事萧达刺手里拿着一份排版精致的燕京导报第三期,胀红着脸说道:“不知是哪位狂生著的这等文章,把我等契丹和奚与汉儿混为一谈,说什么人无远近,地无南北,无论契丹与奚,汉儿渤海,凡奉炎黄为祖,习孔孟文章,知礼义廉耻,并为华夏一族。这不是在骂我契丹和奚不知礼义廉耻么?”

耶律淳的脸上闪着些恍白的光泽,眼皮浮肿,时不时发出一阵阵剧咳,稍一说话就上气不接下气。接过萧达刺递过来的燕京导报,看了看第一页的文章,边咳边说道:“萧大人,朕觉得这文章写得没什么大问题。无论契丹与奚,并为华夏一族,这是为我们说话啊。”

耶律淳身体不好,一气说不了长话,只说了这两句,就吭吭地咳个不止,耶律沃燕连忙在后边给他捶着背。却听萧达刺争辩道:“按这狂生的文章所说,朝廷该废了祖宗旧欲,习汉人法度,才能称作什么华夏一族。否则就成他们眼中的蛮夷鞑虏了。我朝自开国以来,南北分治,自有法度才延续至今。而今国事艰难,民心不稳,最怕的就是被这等小人的文章蛊惑,生出民变来。还请陛下下旨,封了那燕京导报才是。”

屋中除了耶律淳,萧普贤女,耶律沃燕和萧达刺外,还坐着李处温的左企弓等一干汉臣。但这个话题,李处温和左企弓都不便于说话。谁都知道那燕京导报是李爽鼓捣出来的,现在的主编却是左企弓的儿子左琦。

萧达刺见耶律淳吭吭地咳嗽着,皱眉不说话,向一边的另一位契丹大臣使使眼色,那位叫耶律胡珍的大臣连忙上前说:“我朝自马背上取天下,牧马游猎,春秋捺钵是我朝之根本。而这文章却要我朝放弃祖宗制度,习汉儿之法,如此下去,不出几年,就会民不习弓马,朝廷又从哪儿招募强健之兵马?”

一直皱着眉头的耶律沃燕实在听不下去了,不由得冷笑着问道:“请问耶律大人,我朝现在奉祖宗制度,又该去哪里春秋捺钵,是去混同江还是鸭子河?或者是去老哈河,或者黑山森林?湘阴王四时捺钵了几十年,又练出了多少强健兵马,怎么七十万大军,就顶不住两万的女真兵,萧大人,耶律大人,能不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

两个契丹贵族原本就没把小小年纪的耶律沃燕看在眼里,突然听她这么一问,两人顿时哑然。萧普贤女见两人脸上的神色尴尬,连忙向耶律沃燕喝道:“沃燕,休得对两位大人无礼!”

萧普贤女虽然嘴上喝斥着耶律沃燕,脸上却掩不住对女儿的赞许之色。陛下已经病得这个样子了,这些文武大臣们为一个小小书报的事情,在朝堂上争论不说,还打口舌官司打到了耶律淳的病榻前。

见大家都不说话,萧普贤女正要挥手让大伙儿暂且退下,站在最后边的曹勇义走上前来说:“臣有话要说,那燕京导报不但用语粗俗,还一改先贤书籍的样式,从左往右阅读才行,并且是横着排版。如此的东西,打着什么承传华夏的大旗,着实不伦不类。并且,燕京导报连续三期以来,期期都在讲一家易州百姓,思念祖先故土,受宋人抬诱,举族投奔南朝的事情,这岂不是在蛊惑脱离我朝南奔宋人么?臣怀疑这个什么燕京导报居心叵测,实为南朝奸细,还请陛下下旨,封了那燕京导报,以安民心!”

听了曹勇义的话,耶律淳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回头看着耶律沃燕,似乎要她给个答案来。

耶律沃燕平淡地说道:“那报纸的后边几期还要继续讲这家人的故事,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他们的结果了。”

耶律淳翻看了后边的一篇文章,看了不到一半,就重重地把手上的燕京导报摔在地上,气愤地说:“二郎怎可如此?真是气死我了!”

话刚说完,只听喉咙里一阵痰鸣,吭吭剧咳了几声,一口浓痰堵在嗓子眼,嘴脸瞬间变成了紫红,看来是真的被气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人族镇守使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木叶:左眼轮回,右眼转生放开那只宝可梦捡回来的恶魔:美男一箩筐捡回来的野男人探灵游戏辽太祖玄天修真录漠北风云铁血枭雄君悦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