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王家村的日常(七)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麦田,在不知不觉中由绿色变成了黄色,再有不多天,收割的时节就要来了,这在一年当中显得十分重要。这段时间,村里的预留地已经翻耕完毕,可谓是忙里偷闲的日子,但作为庄稼人,当然是闲不住的。

这天恰是农历五月十二,每逢每月的二五八是三河镇上的逢集日。午饭过后,王家村的几位后生商量了一番,打算利用这十天左右的时间去镇上赶麦场,挣点钱回来补贴家用。

赶麦场,就是去给人家割麦子挣钱的意思,也称为做麦客,或当麦客。

在村头的路口,同行的人当中有王家旺,有王六的儿子王立家,还有高大婶的儿子刘贵等,看起来大约有六七人,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队伍了。

当他们从王壮家的房子旁边经过时,王家旺突然说道:“我们叫一下家福哥吧,说不定他也要去的。”王立家等旁人表示应允,刘贵则道:“是啊,差些把家福哥忘了。”

于是一行人顺道来到了王家福家的门口,王家旺喊道:“家福哥,在家吗?”他连喊了两声,没人回应,大门只是虚掩着。王壮听到了,从自己的那件破旧小黑屋走了出来,对大家笑着道:“看你们的装束,是要去镇上赶麦场吗?你们稍微等等,家福是要去的,没有找到镰刀,就去家乐家找了,应该快回来了。”

老人寒暄着,转眼的功夫,家福就过来了,一起的还有他两个弟弟,二弟王家才和三弟王家乐。这一行人,又加了三人,现在也是一个十多人的队伍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日常琐事,边走边聊,显得轻松而自在。

王壮老人可谓是儿孙成群,大儿子王家福与二儿子王家财均已成家,只有三儿子王家乐仍独身一人,本有一桩婚事,但他个性太强,谁的话也不听,硬是拒绝掉了,差些把王壮气死,所以他一直过着单身汉的日子,到了这个年纪,在要去寻个老婆,怕是难上加难。村里人都替他着急死了,他本人则全然不在意,依旧过着闲散而自在的日子。

王家乐本人却是一个十足的乐观派,对担忧他的人总是如此反驳道:“人活一辈子那么短,结婚生子那么苦那么累干嘛,还不如一个人过的自在。”然而别人又劝道:“那你老了怎么办,人活一辈子总得留个后吧?”可他却道:“要是生个孝顺的孩子,老了还好过,可一旦生个不孝的,那不是自寻烦恼吗?如果有一天自己老了,庄稼活也干不动了,一包老鼠药吞下,也不会麻烦任何人,怎么样都得是个死,这样不还能给自己减轻一些痛苦吗?”他每次的反驳,都让替他担忧的人无话可说,可是话又说回来,他这种坚决的勇气,有时候又会让别人产生暗暗地羡慕,活着有时候的确太苦了。不过人各有志,又怎可一概而论!

尽管王家乐只是独身一人,但他的院落与两位哥哥无异,这也足以看出王壮对待儿子的公平,期盼每个子女都能成家,只是对于三儿子,他也是颇为无奈,渐渐也就接受了儿子的决定,可是他的内心深处,打光棍的三儿子依然是他隐隐的痛,只是不愿轻易说出来罢了。

农村的陈规陋习有时也是够惹人烦的,如果生一个儿子倒还好,无论如何都得与父母一起生活,可一旦有二个以上的儿子,作为父母介于中间,就显得很尴尬了。王壮便是如此,按照村里不成文的传统,他理应与三儿子一起生活,可王家乐既没成家,也没有让他住进来的意愿,至于大儿子与二儿子,关于自己归宿的话题,唯恐避之不及。

老人心知肚明,儿子们都嫌自己是个累赘,索性就独自常年住在自己那所小黑屋里了,晚年的事情,他也不去细想。王壮的妻子,多年前生王家乐的时候难产死掉了,儿子却活了下来,那都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老人有时候也会暗自思忖:

“人活一世,实在是搞不明白究竟为了个啥!年轻的时候拼尽全力成家立业,中年丧偶独自苦熬,年老只盼儿女能够过的幸福,到头来有个球用?可曾为自己着想过一丝一毫?”

时间到了两点多钟,王壮又兀自赶着三个儿子家的牲口,朝着那一片草地放牧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全是对儿女默默的爱。只有当他坐在山坳的坡地上眺望远方,视野里走进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时,才觉得无比轻松,生活里的烦恼,立刻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赶麦场的人群,早已翻过了那座横亘在王家村对面的大山,接下来是一段下坡路,待到平坦地段,大伙才决定坐下来休息片刻。王家福显得最为老道,在这帮人里他最为年长,于是缓缓说道:“最近天气晴朗,正是割麦子的好时节,怕是赶麦场的人会有很多,等到了镇上,大家别挑三拣四,只要有人找,哪怕出的钱少点,也总比没人要要强,可不能就这么回去呀。”

王家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道:“怕什么,没人要大不了镇上逛一逛,晚上再回家就是了。”王家财有些内敛,坐在旁边没有说话,他平时大多也都这副样子,但却是一把劳动的好手,获得了村里很多人的称赞。

刘贵则开玩笑道:“怕是你此去的目的,不是为了赶麦场,而是为了在镇上逛一逛吧!”王家旺听后笑了,其余几人也都跟着一起笑了起来,不久后,这一行人又出发了。

相较山里而言,三河镇海拔低一些,地势平坦一些,因而麦子收割的时节要比山上人家早一些,地理位置的原因,镇上有些人家日子过得富裕一些,自家麦子熟了,就掏钱雇人给自家割麦,而雇用的劳力,就是麦客,麦客大多是临近的山里人家。

当这一行人快到镇上的时候,发现路边的麦田已经有人开割了,大家心中窃喜,均想这活儿也该不难找。到得镇上的中心地段,方显繁华一些,比起王家村的偏僻与狭小,这地方可真是说不出的大。每年四五月间的镇上逢集,因为大多数人忙于农活,赶集的人三三两两,与腊月集市的水泄不通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货摊的生意,看起来大多也与摆设无异。若与平时相比,整个街上多了一些特殊的人,这便是来找活做的麦客。

街道的每个路口,都坐着几位汉子,镰刀放在身旁,皮肤晒得黝黑,穿着虽然破旧但还算整洁,来找活干的人自然不必穿的太新。这与逛街相比,显然又低了一个档次,年长的汉子面不改色,眼光炯炯有神打量着路过的人,看起来坦坦荡荡,年幼些的不免有些拘谨,还是少了一些生活的打击,不过这也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太阳仍然火辣辣照着大地,王家福一行人来到一个阴凉点的路口,解下肩上的背包,把镰刀放在身旁坐了下来,其他人也都跟着并排坐下了,不必解说,路过的人一看便知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王家乐脱下草帽,拿在手里边扇边说道:“这天可真热,哪里去找活呀?早知道我就不来了,受这罪干嘛?”

王家福拿出自己的自制烟斗,抽了一口烟回道:“你以为赶麦场有那么容易,咱们是去给人家干活的,不是去吃酒席的。你瞧瞧对面坐着的那几个人,估计比咱们来的早很多,还在那里坐着,看起来年龄也不小了,我们比他们年轻,要是有雇主过来,找我们的可能性比他们要大些,你就好好坐着等吧,急什么?”

其实王家乐不是没有赶过麦场,对于赶麦场的有关细枝末节,他同样很清楚。然而王家福要损他几句,那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亲弟弟,换做旁人,他是绝技不会多说的。

剩下几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都开始聊天,这与平时一起放牧时的情景倒有几分相似,不失为一种打发时光的好办法。就在此刻,过来一个妇女,打扮得很精

致,但肤色同样黝黑,相比王家福这些汉子,她又显得娇贵了很多。她从对面一路走过来,从几位同样找活干的老者的面前经过,只是扫视了一眼没有停留,等她走到王家福一行人前面时,立足问道:“几位是来镇上赶麦场的吗,我家里今年种了二十多亩麦子,想雇几个人来割,找了两天了没有合适的人。不知道你们去不去?”

王家福开口说道:“只要有活干,我们不挑剔,不知道你们要几个人?”

妇女回道:“四五个是要的,眼看着麦子熟透了,想着赶紧给割完,最近发了几次暴雨,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要是哪天真下了大暴雨,这麦子怕也是要被糟蹋掉了。”

作为庄稼人,大家都很能理解,深表赞同,连连点头。王家福作为最年长的一位,寻思道:“我们都是一个村的,差不多十个人,她只要四五个,那剩下的人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再能找到雇主。也不知道她要我们当中的哪几个。不管怎么样,我得让别人先去。”

其他人的心里,也都有同样的考虑,只是想着看眼前这位女雇主怎么挑选了。

王家福接着对妇女道:“你看我们当中哪些合适,先挑几个去你家,剩下的我们再找,我就先不去了,赶麦场这事我比他们做的多,我知道怎么去找活,不能自己先走了,扔下他们要是找不到,晚点就只能回家了。”

谈话中那妇女已经对各人打量了一番,本想着王家福为人忠厚可以是一个,见他这么说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再看看其他人,虽然年轻,但也无疑是劳动的好手,只有王家乐长的有些年轻,皮肤天生细嫩,看起来倒像是个阔家子弟,那妇女暗暗思索:“只怕这位是来玩的吧,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的了体力活。”

她正暗自犹豫,见丈夫走了过来,把情况悉数告知了丈夫,她丈夫虽然长的瘦小,却是一位爽快而又明事理之人,听了妻子的解释,觉得这一行人能如此重情,也是大受感动,他也暗暗想:“不管山里人还是镇上人,都是低估不得的,虽然所处环境不同,可是有些山里人,反而比镇上人还要大度,重情谊。”

接着,妇女的丈夫爽朗的道:“你们看这样行吗,先都去我家,天也不早了,先去我家一起吃个晚饭,今天暂且全都住在我家,我家有几间闲房子,炕大的很,住你们是没有半点问题的。我隔壁邻居家麦子种的也多,同样想找几个割手,最近有事去县城了,今天晚上应该就回来了。我把你们介绍过去,你们也不用继续在这等了。”

那妇女听丈夫这么一说,笑着补充道:“这可是一个好办法,我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王家福一行人,都表示同意,起身拿上自己的背包与镰刀,跟着这夫妇二人走了。

这时候,只听到对面几位老者感叹道:“人老了就不如人了,赶麦场都没人要了……”

是啊,年轻也是资本,可是谁又会一直年轻而不衰老呢!岁月何曾绕过一人?

吃过晚饭,王家福一行人才算是深入认识了雇主夫妇。男的叫杨建军,女的叫吴桂花,都是三河镇人,没有职业,以种地为生,家里有几间闲房子,土地倒是不少,有时候也会去镇上卖菜,都是自家地里长的,长久以往,也算积攒了一些家产。

通过杨建军的介绍,邻居欣然雇用了这一伙人,这一次赶麦场之行,没有一人掉队。从第二天开始,王家村的这十余位后生,将迎来十天左右的有偿劳作,想着十余天后拿着一笔钱回家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大家心里不免有些激动,躺在炕上,陷入了一种兴奋当中,天已经完全进入了一片黑夜。

生活原本很苦,但只要心里有所期待,一切都变得不那么苦了。

过了良久,他们才一一渐渐睡去。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有一剑 陆地键仙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猎妻计划:总裁宠你没商量续命人苦命人生在好船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西游续三国爆笑前行人在异界,开局掌控碧游宫韩梦之舟帝国征程在地球修仙孤岛风云